智能家居(Smart Home)也發展多年了,除了Crestron/Control4這類高端市場的廠商打下了一些基礎之外,想把這概念推到千家萬物的廠商前仆後繼卻多數陣亡,原因歸納起來有幾個,不外是標準不統一間接造成未來不確定性、包山包海價格昂貴卻缺乏殺手級應用、安全顧慮、安裝操作複雜等幾個原因。
讓我們來看看之前想當智能家居中心的產品一波一波的出現並且陣亡者包括: Home Theater、智能電視、個人雲、智能路由器等,在推出數年後都沒有對於智能家居的普及造成推波助瀾的效果,其根本原因還是沒有打到痛點,沒有解決剛性需求,多是錦上添花欲強加在消費者身上,自然使得智能家居無法普及。
然而這次由傳統安防廠商帶起的家庭安防很有可能改變這個狀況,其原因是這次的切入點試圖解決人類基本的安全需求(如下圖智能家居需求金字塔),馬斯洛需求理論陳述人類滿足需求由強而弱依序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由人文的觀點來看安全需求絕對是人類在滿足生理需求之後最需要的保障,而由安防切入智能家居正式符合人文發展的軌跡,因此筆者認為這次的成功率將會大增,任何產品或者服務都要從人文需求切入,老是在枝節末微去跟競爭者做競品分析是做不出好產品的。
而在這次的競爭中,大體可區分為互聯網/IT巨頭(Google/Apple/Microsoft)、硬體廠商(Samsung/Haier/Panasonic/LG)、安防廠商、智能家居創業家這幾類競爭者,到底哪一類廠商在早期採用階段可以帶著智能家居產業跨入龍捲風暴呢?
個人的看法就是對於智能家居最核心需求中的核心器具-網路攝影機(IP Camera)-很熟悉,並且對於互聯網運作模式以及軟體整合能力很強的廠商最後可以勝出。
讓我們來看看目前的發展現況,很多互聯網業者想切入智能家居,他們多半沒有安防基礎,由代工者做出來的IP Camera品質往往慘不忍睹,因為對於他們來說IP Camera並不是整個服務的重心,自然做出來的品質不會很好,但這些業者的品牌力強,通路掌握力道強,相反的在傳統安防廠商來說,雖然能做出品質很好的網路攝影機,但是在軟體/雲端整合與品牌/通路掌握力都大大的不如前者,因此這次Nest by Google收購Dropcam的動作,才會讓筆者一廂情願的認定,掌握軟/硬/雲/大數據的Google將會在這波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而傳統安防廠商在這一波會成為軍火商,還是有能力去整合其他應用打出一片新天地,唯一有能力跟IT大廠火拼的海康螢石系列正在奮鬥著,那其他營收不到兩個億美金的大多數的傳統安防廠商又要用什麼策略,才能在這個新戰場上打個勝仗?
個人認為目前有志發展或者正在發展智能家居的廠商,應該要盡快地採取與各大平台介接的行動,因為市場整合一但開始,將會非常快速而且殘忍地淘汰搭不上車的落後者。